中糧期貨武漢營業部
一、背景與調研目的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在2022年首次實施大豆油料作物產能提升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明晰了全國各地特色油料作物實施細則,其中明確提到對于長江中下游區域“統籌油菜綜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輪作,大力開發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對于油料作物扶持的政策導向愈發明晰。
2023年湖北油菜作物步入4月中下旬后,已進入生產關鍵期末尾,5月上旬即將進入收割及收購階段,此時產業鏈上下游從業者對今年產量預估、收購心態、副產品市場展望逐步開始進入博弈階段,這也將對今年整體收割、收購行情產生重要影響。
中糧期貨武漢營業部在此重要時間點,選取了湖北省內重要產區——荊州、荊門市下轄縣市,組織本次油菜籽調研,實地走訪了當地大中型壓榨油廠、行業協會、種植大戶、中間收購商販、普通農民、實際種植田地,旨在探究今年行業上下游整體尤其是產量變化趨勢。
二、本次調研對湖北2023年度菜籽生長總結及后續消費流向展望
1. 生長情況整體偏向豐收
(1)種植面積
根據走訪的油廠、行業協會、中間商販及行業交流,2022/23年度湖北省油菜籽種植面積由于“中央一號文件”政策推廣以及上一年度種植利潤較好,大家普遍且一致的看法認為本年度湖北省油菜籽種植面積較去年有15%左右提升。
(2)單產
關于本年度單產,截止到調研結束(4月21日)不同主體看法存在分歧,根據整理,其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大戶種植精細化管理水平較高,且存在行業交流等因素,集中了最優質品種、土地、種植機械資源,導致整體單產增加幅度可以達到20-25%,尤其是荊州地處江漢平原更加有利于大戶集中種植,優勢較荊門體現更為明顯;
二是暑期干旱影響旱地菜籽產量,在荊門走訪時,明顯看到了部分沒有灌溉設施的干旱長勢弱于普通土地,且農戶也提到因為去年暑期干旱導致的油菜轉小麥面積增加,所以造成了部分基礎設施不完善、條件不好土地減產;
三是今年植株高度于低于去年,通過與行業協會交流,一方面低高植株是為便于農戶進行田間管理的主動培育新選擇;另一方面根據專業文獻《甘藍型油菜主要株型和產量性狀的綜合分析》(西北農業學報2020,29)研究結果,對單株產量直接影響較大的產量性狀是全株角果數、每角粒數和千粒質量,而株高則是間接影響因素,在全年長江中下游地區風調雨順情況下,株高降低對產量帶來的影響有限。
綜合上述因素,并結合去年實際天氣情況及行業發展現狀,荊州乃至全省種植大戶正在不斷發展,全省農村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建設完善,而種植大戶面積增加,旱地減少,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無疑是支持單產增加;去年種植期天氣較為適宜,現場能看到的角果數量多且飽滿,農戶普遍反映單產也較去年增加,從作物生長特性看,雖然植株高度降低,但整體仍是偏向豐產。
(3)結論:產量預估增長
由于種植面積確定性的增長以及調研分析中預判的單產增加,粗略預估本年度湖北省油菜籽產量較去年增加20%。
2. 消費流向展望
(1)現狀
目前國產舊作菜籽市場現貨價格在3.5元/斤,主要是因為小榨油的高價支撐了原料采購價格,而在目前新舊國產菜籽青黃不接時間段,現貨價格的堅挺可能會傳導至今年新作菜籽的開秤收購價格。
國內部分龍頭企業以及地方特色品牌企業擁有國產菜籽油品牌產品,且此系列品牌具備一定的市場溢價,能夠拖底部分國產菜籽壓榨需求。
國內菜籽油及菜粕現貨價格受到國際菜籽豐收以及大豆豐收影響,價格持續下滑,行業整體利潤已大不如去年水平。
(2)市場各方心態
農民:去年國產菜籽收購價格達到3.1-3.7元/斤區間,以畝產300斤、每家10畝田地、刨除種植成本400元計算,總種植收益預計達到6000元。如果今年收購價格不能維持在3元/斤附近,心態上會難以接受,可能造成兩種結果:一是晾曬后惜售,等待價格回暖;二是明年改種小麥,選擇經濟價值更高作物。
中間商販:由于需要常年扎根于基層市場,且對農民有一定引導作用,為維護自身信譽及保護產業,有一定托市保護農民利益的意愿,但在現貨高價與預期豐收的大背景下,也表現得較為謹慎。其群體普遍想法是在收購開始后,先小規模試水收購,等到市場預期逐步形成一致時再進行大規模收購。
油脂壓榨工廠:根據目前菜籽油及菜粕價格,能夠給出的收購價格大致在2.5-2.6元/斤,預計農民會在收割初期難以接受,但在沒有壓榨補貼前提下,企業沒有意愿開啟虧損的商業化壓榨。
(3)收購形勢展望
目前舊作國產菜籽價格目前仍在3.5元/斤高位,所以在提前搶收第一波收購價格可能仍偏高,后續隨著大量上市可能迎來下行,即便如此按照目前市場菜油與菜粕的價格,壓榨企業盈虧平衡收購價在2.5-2.6元/斤,商業化壓榨難以開啟,而小榨產能相對固定又難以消化今年豐產的菜籽,屆時國內菜籽豐產與加工消費不足的矛盾進一步凸顯,潛在的弱現實困境凸顯。
今年菜籽大量收割后弱現實的破局,需要提高商業化壓榨利潤,結合菜籽作物特性以及全球市場潛在驅動因素,預估可能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景:
情景一:價格一路下跌至2.5-2.6元/斤,農民被迫低價出售新作菜籽,出現對油廠的商業壓榨利潤;
情景二:價格走低,農民惜售,通過國內小榨緩慢消化庫存,農民與油廠博弈持續,全年行情均處在弱勢行情;
情景三:北半球菜籽或大豆遭遇干旱減產,國際油脂油料價格出現上漲,出現對油廠的商業壓榨利潤,延時消化本年度產量。
就目前國內進口菜籽大量到港且小榨產能不足,北半球氣候轉入厄爾尼諾并有利于今年菜籽豐產的現實來看,在國家不出臺額外補貼措施的情況下,指望小榨產能或者國際市場轉向的可能性不大,更大可能還在于價格不斷下滑,倒逼農民銷售菜籽,進而給與油廠壓榨利潤,開啟商業化壓榨從而消化今年產量。
結論:
2023年湖北省國產菜籽雖然豐收,但是由于市場價格低迷,以國內目前的菜籽產業壓榨結構,尚不能很快將菜籽轉化為副產品流入市場,一定需要等到時間與價格博弈及外部偏差因素沖擊,國產菜籽才能加工成副產品投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