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消息:隨著氣象機構預測今年晚些時候將出現導致全球變暖的厄爾尼諾天氣,亞洲的谷物和油料作物面臨炎熱干燥天氣的威脅,但是對于南美以及美國來說,有可能迎來更為有利的作物天氣。
本月初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的價格指數報告顯示,今年2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第11個月下降,比去年3月份創下的歷史峰值下跌了19%,這主要是受益于谷物價格下跌,因為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小麥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巴西去年夏季收獲的二季玉米豐產,加上去年下半年烏克蘭恢復從黑海出口谷物,有助于緩解歐盟玉米因夏季干旱而減產的壓力。
不過隨著拉尼娜天氣正式結束,世界氣象組織(WMO),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以及澳大利亞氣象局等多個政府氣象機構都已經發出警告,稱今年晚些時候可能形成和太平洋水溫變暖有關的厄爾尼諾天氣,這種天氣模式下,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將從多雨模式切換為更為干燥的天氣,威脅到從小麥到棕櫚油等作物的產量前景。
此外,俄羅斯和烏克蘭下個年度的谷物產量預計下降,意味著全球谷物價格依然面臨潛在的供應威脅。國際谷物理事會(IGC)經濟學家亞歷山大·卡拉瓦謝夫表示,下一年度烏克蘭的產量將會降低,意味著未來一年的作物天氣很關鍵。美國農業部預計2022/23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僅相當于三個月多點的供應量,也是8年來最低庫存;全球玉米庫存只能滿足81天的需求,比六年前的峰值下降22%。
惠譽解決方案公司駐倫敦的大宗商品分析師查爾斯·哈特警告說,目前全球谷物市場供應依然偏緊,谷物價格很容易因為供應面的負面消息而突然上漲。他表示,谷物庫存的補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去年作物歉收的影響將在2023年乃至以后年份里繼續顯現。
在厄爾尼諾年份里里,從澳大利亞、東南亞到印度的大片農田預計將面臨更高的溫度,但是對于北美和南美的農戶來說,卻可能迎來更為有利的天氣。
在澳大利亞,干燥的冬季可能會給小麥作物帶來缺墑壓力。過去三年澳大利亞連續小麥產量創出歷史新高,因為拉尼娜天氣相關的降雨量高于正常水平。私營氣象機構Maxar的氣象學家克里斯·海德表示,澳大利亞中地區將迎來溫暖干燥的冬季。如果厄爾尼諾出現更快,澳大利亞天氣可能變得更加干燥和溫暖。
在東南亞,今年6月至8月的降水量可能略低于正常水平,盡管該地區在近幾個月的大雨后土壤水分充足。海德表示,東南亞的干旱天氣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后,才會對棕櫚油和大米產量產生影響。
但是氣象學家表示,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已經出現缺水的報告。今年下半年雨季開始后,降雨量可能低于正常水平。印度農戶大多靠天吃飯,所以降雨偏低很可能導致作物減產,價格上漲。氣象學家指出,印度中部和北部已經面臨干旱,因此即使降水略低于正常,也可能對農作物構成風險。
在中國華北玉米產區,厄爾尼諾年份里可能出現干旱天氣,而東北大豆產區可能出現更多降水。在美國,氣象學家特倫特·福特說,堪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和得克薩斯州部分地區在厄爾尼諾年的降雨方面往往好很多。今年遭遇六十年來最嚴重干旱的阿根廷也將迎來更為有利的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