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
農業,有“鐵泉”;工業,有“鐵錨”;服務業,有“鐵聯”,另外還有十萬響當當的建筑“鐵軍”揮師中外……最近,有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海安的一二三產業,都和一個“鐵”字緊密相關。
巧合之下,也隱喻了海安產業培育的內在邏輯——從“百萬雄雞下江南”的農業傳奇,到“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建筑業繁榮,再到“十大產業集群”各領風騷的工業“優等生”和“火車一響 黃金萬兩”的現代樞紐經濟,海安久久為功念好“鐵”字訣,持之以恒鍛造產業的“鋼筋鐵骨”,奏響“產業強市”的發展強音。
從“鐵泉”看農業——打造“新魚米之鄉”
提起“鐵泉”,在海安可謂無人不曉,他就是江蘇金洲糧油集團董事長徐鐵泉,年近70歲的他,依然帶領公司全力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回想起企業的發展之路,徐鐵泉總是很動情——創辦于1946年的企業,到了1998年時已資不抵債、瀕臨倒閉。就在這時,徐鐵泉被任命為廠長?!百~面沒有一分錢,油罐沒有一滴油,人心渙散,糾紛不斷?!泵鎸骄?,徐鐵泉下定決心推動改制,探索“代加工”的經營模式,規避資金和市場風險,讓企業起死回生。
2015年10月,江蘇金洲糧油集團成立,與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并長期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以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發展。
去年,金洲糧油實現開票銷售突破70億元,并帶動周邊地區10多萬農戶致富。
金洲糧油走出的“企業經營壯大、農民增收致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多方共贏”的發展路徑,則是海安現代農業發展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