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國第二大食用油品牌“福臨門”所屬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606)發布公告稱,私有化計劃已獲香港聯交所批準,將于3月23日從聯交所撤回上市地位。
中糧控股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主要從事油籽、大米、小麥及啤酒原料的加工及銷售業務,為消費者熟知的品牌有“福臨門”“香雪”等。
中糧控股2007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曾在2010年一度創下歷史新高,超過10港元;
但此后股價走勢低迷,近五年的股價一直在2—5港元之間徘徊,市值也在200億港元上下浮動。
截至2018年五個年度,公司收入分別為932.39億港元、825.48億港元、780.49億港元、878.56億港元及1088.21億港元;盈利方面分別為虧損7.75億港元、虧損3.33億港元、及利潤14.19億港元、30.42億港元及13.46億港元。
圖:北京商報
其重中之重的油籽加工業務占總收入超過70%,截止2018年底,中糧控股在在國內營運21間油籽加工廠,年壓榨加工能力共計為1569萬噸、年精煉加工能力共計為575萬噸。
2018年旗下福臨門等小包裝食用油銷量118.9萬噸,2019年中包裝食用油銷量亦突破100萬噸,但與老對手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等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018年益海嘉里旗下金龍魚等小包裝油全國銷售份額為39.8%;其三個主要競爭對手的份額(10.9%/10.4%/4.3%) 來源:招股書
油籽加工業務利潤率偏低,同時易受需求周期影響。例如受剛過去的非洲豬瘟影響,飼料需求下降,2019年截止6月30日的上半年業績中,中糧控股油籽加工業務的毛利率由2018年同期的7.2%下降至3.4%。大米加工及貿易業務成為利潤的最大貢獻者;
據中糧控股公告,預期2019年度利潤介于12億港元至12.40億港元,較2018年度約13.46億港元減少約11%至8%。
相關文件披露,中糧控股退市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股價走勢疲軟,融資能力受到局限,較難通過股權融資為其業務發展提供可用資金來源;
退市將有利于精簡公司管治、企業及股權架構及提升管理效益;
退市將有利于業務長遠發展。
中糧控股是中糧集團核心主業糧油棉糖的經營主體之一,其他主體還包括中糧貿易、中糧糖業、中糧國際和中紡集團。
其中中紡集團于2016并入中糧集團,主業包括紡織、油料油脂兩大板塊。目前油脂油料板塊由中糧集團統一協調運營管理。
2018年中糧集團糧油糖等主營業務收入4071.38 億元,占比 88.89%,銷售利潤234.32 億元,占比 51.06%,毛利率5.76%。
目前中糧油脂板塊年加工能力2180萬噸,位居亞洲第一、年油脂精煉能力600萬噸、年油脂灌裝能力500萬噸、年銷售散油、包裝油、粕、專用油脂等各類產品1570萬噸。
去年有財經媒體透露,中儲糧集團旗下的糧油加工資產或將劃轉至中糧旗下,其中二級子公司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擁有35家直屬企業,2018年實現利潤占當年整個中儲糧集團利潤的一半。
眼下中糧仍在對下屬四大板塊(農糧、食品、地產和金融)、18家專業化平臺公司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十三五”規劃,中糧將打造2-3個營收超1000億元規模、4-5個營收超500億元規模的專業化公司。
業內猜測,中糧集團可能繼續合并同類項,將退市的中糧控股與相關糧油資產進行進一步整合,最終將在A股上市。
中糧控股的“退”,或將換來更大一步的“進”。